信托风险
Trust financing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高质量金融助力高质量经济发展是必由之路。而作为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资管行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必要选项。
近十年来,我国资管行业已完成了从粗放到规范、从低质量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尤其是“资管新规”实施后,我国资管业务一改过去“高风险高杠杆”发展模式,破旧立新、格局重塑,已基本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2023-2024年,资管行业整体步入质与量并重阶段,资管业务创新发展成为重要出路。
另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管市场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资管业务丰富度和多样化程度不够,需要不断创新突破,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资管行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回溯二十多年来我国资管行业的发展过程,其历经成长与磨砺,目前已步入发展的新阶段。总体上,我国资管行业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2003-2008年:早期探索阶段
2003年以前,我国资管市场处于早期阶段,资管业务与产品类型比较单一,以公募封闭式基金为主。2008年后,银行理财逐渐成为资管产品的主流。伴随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以及在监管约束和逐利目标驱动下,大量银行理财产品被发行且替代了存款。
2008-2016年:快速发展阶段
2010-2011年,在信贷大幅收紧的背景下,监管层对信贷总量和结构进行宏观调控。而2009年出台的“四万亿”计划余热尚存,银行表内信贷扩张受到限制,得到初期投资的项目仍然需要大量后续资金推进,实体经济的融资缺口推动了“银信合作”等通道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2012-2016年我国资管业步入飞速发展阶段,虽然业务类型多元化,但呈粗放发展模式,存在许多隐性风险,期限错配、资金空转等问题比较突出。但由于通道业务不受资本约束,非标准化投资驱动风险较高,因此非规范的通道类资管业务规模膨胀迅速。非规范的通道资管业务,在产品端,为居民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由银行承诺保本保息兑付;在资金端,由银行与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合作通过表外通道投向房地产、非标准化券商业务等。它们具有银行的“类信贷”业务特征,存在层层嵌套、资金空转等高杠杆特征,系统性风险非常高。
2017-2021年:规范整改阶段
2016年之前,各类资管产品的“资金池”不断积聚,流动性错配问题也逐渐严重。非规范的资管业务快速发展后的体量已不容小觑,且融资端“类贷款”风险与产品端的“刚兑”风险都存在隐患。非规范的资管业务将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关联到一起,行业风险扩散导致系统性风险不断升高。
随着监管层的不断重视,2017年起,以“去通道、破刚兑、去杠杆、除嵌套”等为目标的监管规范政策陆续出台。2018年4月,“资管新规”及相关细则正式颁布与实施,我国资管行业迎来重要的转折点,各类业务模式破旧立新,积极转型规范发展,标志着我国资管行业改革进入落地阶段。
2022年以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我国资管业务模式已更加规范,并在多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为未来行业良性、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整体步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一方面,旧式非标资管整改化解。非标投资、同业通道等被大幅压降,保本刚兑理财产品退出历史舞台。截至2023年末,我国的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已全部清零,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为25.97万亿元,占比96.93%。
另一方面,符合新规要求的资管规模持续增长。净值型理财、公募与私募基金产品余额不断走升。从资管业务总规模来看,虽然经历了转型阵痛期,但我国大资管行业的总资金池规模比较稳定并有所增加。
未来,我国资管市场规模具有较广阔的增长前景。根据光大银行发布的《中国资产管理市场报告(2022-2023年)》,我国资管市场的中长期发展前景向好,预计至2030年其市场规模能保持平均9%左右的年化增长率。根据麦肯锡的报告,2030年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规模将突破280万亿元。
总的来看,一方面,我国资管业务迎来权益投资潜力提升、证券化产品为保险资管扩容等新机遇、新增长点;另一方面,其也面临理财净值波动增加、公募赛道竞争加剧、个人养老金市场需突破等新问题、新挑战。因而,资管业务创新发展成为重要出路。
资管业务创新发展的“五大方向”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资管业务如何创新发展以便更好地服务居民财富资产管理需求,成为重要课题。
一方面,我国资管业务发展需要借鉴成功经验,在学习中谋求业务模式的创新,不仅有利于居民更好地管理财富,投资者更好地管理资产,也有利于资管机构持续盈利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我国实体经济不断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资管市场的发展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模式,要看到发达国家资管业务现存的弊端,以及高风险特征对其金融市场造成的危害。我国资管业务的创新发展,是基于国情与经济金融行情的创新,谋发展的同时要守住风险底线,这样才能行稳致远。
未来,我国资管业务创新发展应更聚焦权益、养老、绿色ESG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同时丰富资管产品工具,以适应居民投资的偏好需求。对资管机构来说,高质量发展阶段持续提高财富、资产管理业务服务质效是未来成长的重要突破口,同时还要积极探索资管业务创新发展的路径,以便不断提高同业竞争实力。
固收类“主赛道”工具升级,关注权益市场潜力
未来,我国“固收+”类理财仍是主流产品,并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从产品结构来看,2023年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中,公募类、固收类、开放式理财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其中固收类理财占绝大部分,规模为25.82万亿元。在“主赛道”上,资管业务创新应积极布局产品工具与模式升级,丰富多样化的资管业务供给,避免重复化业务类型。
对理财公司来说,一是要提高对公募类基金业务布局的竞争力。“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大量券商资管由“私募”向“公募”转型。未来,各资管机构在公募赛道上的业务竞争将加剧,积极寻求投资组合创新才能在竞争中更胜一筹。二是要积极挖掘权益市场潜力,增厚权益类理财产品收益。参考国际经验,较为发达的资管市场发展的昌盛时期,往往都对权益市场的参与度较高。对比来看,我国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中混合类、权益类理财产品占比不到10%,有较大成长空间。
加强ETF、指数型等被动投资策略
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额可变的开放式基金被称为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与普通的开放式基金相比,ETF基金的流动性更好,且交易费更低。
从国际经验来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意识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会显著降低,ETF业务等被动型产品会更受欢迎与流行。相比之下,主动投资产品费用更高且业绩表现不佳的,遭到了大量投资者的抛弃。由于押对了ETF业务的市场需求,贝莱德的资管业务规模得以飞速扩张。
目前,我国ETF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成熟度不高,市场份额占比不高,指数基金占权益基金的份额仅一成多,仍具有较大的创新成长空间。值得注意的是,近来年我国ETF与指数型基金的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截至2024年7月,我国ETF基金市场资产净值为26135.83亿元。
未来,在我国权益市场进一步成长、养老金等长期配置资金积极入市等背景下,随着金融科技等基础平台的不断发展,被动投资型资管工具将迎来创新成长的关键窗口期。ETF、指数型资管产品将迎来潜力巨大的客户群,同时也将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重视。
关注ESG领域,抓住可持续投资发展机遇
目前,以ESG为核心投资理念的绿色资管业务,正逐渐成为全球资管机构的热门转型方向。资管业践行ESG理念,既符合绿色发展要求,又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前景投资回报。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全球已有近300家资管机构签署了“净零排放资管协议(Net Zero Asset Managers Initiative)”,涉及资金管理规模在66万亿美元左右,约占总规模的一半。另外,据普华永道预计,2026年全球ESG相关资产管理资金规模将从2021年的18.4万亿美元增加到33.9万亿美元。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ESG市场成长快速,ESG领域已成为我国资管机构战略布局的重要方向,未来前景十分广阔。
从市场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我国ESG投资基金存续545只,总规模5166亿元。其中,纯ESG主题基金规模651亿元,ESG策略基金规模1971亿元。从绿色发展主题基金产品来看,截至2023年底,被动指数型ESG基金规模达到942.6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58.5%。截至2024年7月中旬,涉及环境保护主题、社会责任主题和公司治理主题基金规模分别有3326亿元、2687亿元、323亿元。
借力金融科技,赋能资管业务创新升级
新时代背景下,资管机构借助金融科技(Fintech)力量提供全流程的综合服务将成为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一方面,在金融科技的加持下,金融应用综合场景可以得到更精细化的支持,新兴技术也可以助力资管机构升级经营模式,提升业务效率。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应用可助力资管创新产品与服务,攫取更多金融数据价值,助力资管业务实现创新突破。
从国际经验来看,金融科技对美国、日本等的资管业务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持。
一是在阿拉丁(Aladdin)平台的技术支持下,国际头部资管机构——贝莱德的投资决策获得了较同业更为充分且对称的信息支持,令贝莱德的投资交易效率更高、风险管理更有效。
二是美国、日本的智能投顾模式的资管业务广受欢迎。起源于美国的智能投顾(robo-advisors)业务,依据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等为客户搭建被动指数投资组合产品,其人工费用更加低廉,自动化操作水平高。
其实,作为Fintech的子领域,智能投顾模式的资管业务契合了行业价值观,能更好地服务于长尾客户实现普惠化资管。目前,美国的智能投顾管理资产规模位居全球首位,占到了全球规模的七成左右。据Statista统计,2022年美国的智能投顾资产管理规模为1.16万亿美元。预计2027年全球智能投顾的资产管理规模将达到4.66万亿美元。
对比来看,日本的智能投顾理财模式,其应用场景以用户理财机器人顾问为主。拥有用户友好型界面的日本理财机器人顾问,会结合个人投资者的资管需求、风险偏好和理财目标等,进行在线后台算法计算,利用ETF推送最佳的证券投资组合,并可持续跟踪市场实时行情动态,在资产偏离目标配置时进行优化再平衡。日本证券业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仅有1.1%的日本投资者使用智能投顾,至2021年已增至4.8%,且有超过1/4的日本投资者表示希望使用智能投顾。
多元化投资策略与特色业务模式
多元化投资可为资管拓展业务注入新的源泉。在创新驱动下,资管业务的投资策略将日益多元化,对另类投资、衍生品投资等多元工具运用的成熟度也需持续提高,以驱动资产管理策略丰富发展。同时,ETF被动型投资策略、公募REITs等资管领域都具有较大的创新成长空间。此外,资管业务创新应注重探索特色产业板块的产品,丰富差异化资管产品供给,例如,根据资管机构的禀赋优势,对专精特新、区域经济发展、新兴产业战略投资等领域做差异化产品设计。
另外,可提高对另类投资的投资比重。不仅如此,除了碳交易权、证券化投资以外,还可关注对私募非上市股权、不动产、大宗商品、黄金、收藏品等领域的投资,以增加资管业务类型的丰富程度。
例如,头部机构贝莱德的资产管理业务涵盖了包括另类投资、多元资产、权益投资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投资工具,能制定出灵活且独特的资产投资策略,从而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资管需求。其中,另类投资对贝莱德的绩效收益贡献度非常高,另类投资业绩报酬占到贝莱德绩效收益贡献一度达到80%左右。目前,贝莱德仍在积极提升对另类投资业务的服务能力。
因此,从我国资管机构仍以固收类、公募类投资为主的格局来看,急需加强对另类投资、衍生品投资等领域的行业研究与专业投资能力,才能更好适配市场需求。
评论专区
Comment area推荐产品
product新闻资讯
informationSecurities industry
Trust financing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
友情链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