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融 城投债违约
Securities industry山东13家伪城投被一锅端,这家国企信托曾是名义股东!
2025年7月31日,山东省淄博市公安局博山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已对张某等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
经查,自2022年6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张某及其团伙成员先后利用其实际控制的山东硕运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高顺基础设施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潍河生态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台运城市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
13家名字看似正规的“城投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这些企业名称中,“建设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等词汇赫然在目,甚至还拉来山东信托作为信用背书,俨然一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官方模样。实际上,这只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庞氏骗局。
“定融产品”,全称为“定向融资计划”,属于非标融资的一种直接融资产品。它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发行,具有私募性质,发行门槛低,成本高。
在政信定融投资圈里,城投项目一直是投资人重点关注的对象。然而真假之间,天差地别,真城投的最终实控人一定是某级政府或财政局/国资委。
此次被立案的13家“伪城投”,其股权结构直接暴露了本质问题。通过公开平台查询可发现,这些公司虽然名称像模像样,但上溯股东,没有一家是财政局或国资委全资控股。
以其中一个交易对手青岛融商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为例,其股东来自青岛、临沂、北京三个地区,穿透到实控人后整整6层结构。
这些“伪城投”吸引投资人的杀手锏,除了极具迷惑性的股权结构外,还有远高于市场水平的收益率和高佣金。
警方通报中虽未明确产品收益率,但2023年5月济南历下区处非办发布的一则风险提示可作为参照。该提示指出,山东宏桥产业控股有限公司以“收益权定向融资产品”的名义,承诺到期8.5%~10%的收益,已涉嫌非法集资。
另外,据资管有道报道称,这些项目给销售端的提成高达10个百分点,遇到不返佣的客户,卖100万可以赚10万。
山东信托的信用加持
在多家“伪城投”的背后,竟然有山东信托的影子。这样一家正规持牌金融机构,如何与“伪城投”产生关联?
2022年9月26日,山东国盈财新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其显名唯一控股股东是山东信托。在当时,投资人通过公开信息查询,山东信托持股100%,山东国盈财新公司是山东信托旗下根正苗红的国企(下文中有称,山东信托事后已发公告澄清,但在募集资金时投资人无法分辨)。
山东国盈财新和城投公司合资成立一家新公司,各占股50%,以新公司为借款人,发行定融产品向公众募集资金。以13家“伪城投”之一的山东潍河生态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在募集资金时有两个股东各控股50%,穿透后几层分别是山东信托(现已变更)和昌邑财政局。
这些“伪城投”在宣传材料中,将山东信托列为实际持股股东,以此增加信用背书。而实际上,山东信托只是名义股东,并无真实股权关系,成为非法集资的信用包装。
山东国盈财新和城投公司签有抽屉协议,借款人募集到的资金,一部分放款给城投公司,另一部分则由借款人自行支配使用。定融产品到期后,借给城投的那部分按时回款了,而借款人自行支配使用的部分则不知去向,构成违约。
作为担保方的城投公司,在担保合同写明了:只担保放款给城投公司部分的金额,其他的不履行担保义务。定融产品违约后,投资人联系到ZF和城投公司,被告知已履行完担保义务,其余资金是山东国盈财新的人操作的。
2023年8月31日,山东信托发布声明:“山东国盈财新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是我司根据委托人委托通过信托产品投资设立的公司,非我司以固有财产设立的公司,我司按照委托人指令行使受托人职责。”
2024年3月22日,山东国盈财新变更股东,山东信托不再是其股东。虽然山东信托及时撇清了关系,但信誉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有一部分投资人是冲着山东信托的信誉才投的。
公开资料显示,山东信托成立于1987年3月的金融机构,是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2017年12月在香港H股主板上市,成为内地信托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第一股。
此次淄博警方的行动,显示了监管部门对此类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势。随着案件侦办深入,这起涉及13家“伪城投”的非法集资大案,正成为地方金融乱象整治的标志性事件。
而投资者血泪教训再次印证: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天上不会掉馅饼。
评论专区
Comment area推荐产品
product新闻资讯
informationSecurities industry
Trust financing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
友情链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