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票交所将1507家主体纳入“承兑人逾期名单”,环比减少6.80%,同比减少35.60%,其中存续债主体38家,主要包括城投企业29家、建筑企业3家,占比分别为76.32%、7.89%。同期,票交所将4929家主体纳入“持续逾期名单”,环比增加3.94%,同比增加54.13%,其中存续债主体70家,主要包括城投企业55家、房地产企业4家、建筑企业3家等。下文将针对发债城投企业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城投主体特征
在29家被列入“承兑人逾期名单”的存续债城投主体中,截至2024年12月9日共4家主体披露了逾期原因,包括财务系统问题导致无法及时扣款等。此外,截至2024年11月末,29家存续债城投主体披露的累计逾期发生额合计为50.66亿元,逾期余额合计为15.89亿元。
11月逾期存续债城投家数维持下降态势,但首次逾期主体家数依旧较多,票据逾期仍在持续
2023年下半年以来,披露的商票逾期存续债城投主体家数明显增多,屡次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11月被列入承兑人逾期名单的存续债城投主体家数同比减少17.14%,环比减少12.12%。2024年以来,每月被列入承兑人逾期名单的城投主体家数分别为35家、29家、36家、28家、31家、36家、36家、44家、35家、33家及29家,其中每月新增城投主体家数分别为3家、3家、8家、3家、4家、9家、11家、11家、7家、6家及5家,逾期城投主体家数自8月达到高位以后持续回落,但11月首次逾期城投主体家数仍较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些城投主体存在主体资金流动性较为紧张等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在区域财力承压、城投融资环境收紧以及“保民生保刚兑”的前提下,票据兑付优先层级较低的问题。

11月逾期存续债城投主体主要分布在山东、贵州及河南,逾期余额前三甲仍分别为山东、陕西及贵州
2024年11月,涉及商票逾期的存续债城投主体分布在全国9个省份;从城投家数来看,主要为山东12家、贵州及河南各4家城投平台,合计约占全部票据逾期存续债城投主体家数的69%;从逾期余额来看,山东、陕西、贵州的逾期余额依旧为前三甲,分别约9.57亿元、3.14亿元及2.01亿元,合计约占全部逾期余额的93%,此外河南的逾期余额规模为0.78亿元,其余省份逾期余额均不足0.50亿元。

地级市方面,2024年11月,涉及商票逾期的存续债城投主体共分布在20个地市,主要为潍坊市4家、贵阳市3家、日照市、开封市、重庆市及威海市各2家城投平台,合计约占全部票据逾期存续债城投主体家数的52%,地市级分化依旧较为明显;从逾期余额来看,德州市、西安市及潍坊市的逾期余额分别为3.17亿元、3.14亿元、2.58亿元,合计约占全部逾期余额的56%,此外贵阳市、日照市、青岛市的逾期余额分别为1.97亿元、1.63亿元、1.30亿元,其余地市逾期余额均不足1.00亿元。
综合来看,被列入承兑人逾期名单的存续债城投主体地域分布集中度较高,无论从票据逾期主体家数来看还是从逾期余额来看,山东均占据了半壁江山,贵州省贵阳市相对来说也比较突出,尤其要关注山东区域内债务压力较大的“网红”地市,这些“网红”地市整体风险偏高,流动性压力较大,票据逾期频发对区域融资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1月票据逾期的存续债城投主体行政层级保持下沉的趋势,邦得主体信用级别集中在BBB-及以下,外评级别主要为AA
从行政层级看,存续债票据逾期城投主体依然维持下沉的特征,29家城投主体中无省级平台,地市级、区县级及园区级分别为2家、19家、8家,占比分别为6.90%、65.52%、27.59%。
从信用等级看,统计期内发生票据逾期的存续债城投主体维持信用资质偏低的特征,邦得级别在BBB-及以下级别主体占比约62%;外评级别仍以AA为主,占比约83%。

逾期存续债城投主体债务负担较重,对非标融资依赖度较高,债务期限短期化较为明显,短期偿债压力普遍较大
11月票据逾期的29家存续债城投主体2023年资产负债率均值为55.03%,整体债务负担较重;公开市场及非标融资占比均值分别为27.02%、12.19%,非标融资占比远高于11%的行业平均水平;短债占比均值为0.33倍,短债占比高于0.31倍的行业平均水平;现金类资产/短期债务的中位数为0.22倍,短期偿债压力普遍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