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风险
Trust financing扫码微信入群
据投资人给船长的截图显示,25年3月31日光大信托app转让专区共有11笔“组合投资”类产品在转让,但据4月22日的数据观察,此类产品的转让量直接翻倍不止,来到了23笔,短短三周有余,暴涨超过100%,据悉这些投资组合类产品大都是到期后一次性支付收益,但有的转让人在“转让详情”里声明“不需要按时间拆分利息”,这意味着这些意图转让的投资人连之前存续期间的利息都不要了,令人唏嘘。
(部分产品截图)
共同的原因就是看到另外一家央企信托同行的现状后内心不安了,尤其是这类对于底层不披露的信托产品,管理人的道德风险非常高,这些底层是什么类型的资产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
光大信托的“管理问题”早有先例,2024年5月,光大信托发行的安享、睿享系列产品因重仓雪球结构衍生品导致净值单周暴跌高达25%,涉及规模数十亿。调查显示,相关产品将30%资金投向私募基金,后者进一步超合同约定将80%仓位配置于雪球合约(挂钩高波动指数),在2024年初市场震荡中合约价值缩水35%,叠加估值方法从成本法切换至市价法,导致亏损集中暴露。随后,多名投资者针对此事件相继向监管机构提出了投诉,2024年11月末,部分投资者收到了来自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甘肃监管局的正式回复。甘肃监管局回应,在投资前的环节,光大信托已按照既定制度要求完成了准入程序,然而,在投资中和投资后的管理中,问题逐渐显现。特别是在2024年1月末,相关私募基金出现了显著的净值回撤,但光大信托并未及时穿透了解私募基金的底层持仓情况,直至2024年第二季度才着手采取风险应对措施。最终,监管机构发现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违反了基金合同的约定,不仅超出了投资策略范围进行投资,还擅自调整了估值方法,对此,光大信托被认定为在管理上存在不到位的问题。但部分投资者无法认同甘肃监管局给出的结论,旋即向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起了复查申请,并在25年1月10日收到了回复:一是关于光大信托在超出基金合同范围的投资及估值方法上的责任认定;二是关于光大信托无法证明其投资管理团队是否故意滚动发行新的资金池类产品,并将亏损转嫁给后续投资人的指控。对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认为甘肃省金融监管局的核查工作存在不足,计划要求其重新处理该事项。
如今作为央企背景的光大信托也是凑齐了暴雷界的帽子戏法:“地产类产品暴雷”、“政信产品暴雷”、“量化组合投资产品暴雷”,且至今没有完全妥善解决,特别是光大信托在青岛李沧政信类产品的后续处置中,司法诉讼行动迟缓,还款方案迟迟不见踪影,导致投资人面临巨大损失隐患。可见不能迷信所谓的央企信托,特别对于有前科的信托公司更是要万千小心,后续船长将继续观察光大信托组合投资类产品的转让情况,当然也不排除后期光大信托“因各类故障”关闭此板块,毕竟在维稳上,咱们一如既往不掉链子。
评论专区
Comment area推荐产品
product新闻资讯
informationSecurities industry
Trust financing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
友情链接:
微信公众号